周末折腾了两天,终于把租房子的事情办好了。其间因为这事跟凯辉闹得两次不开心,但是最终找到一个满意的住所,还是很让人高兴的。说起来今天就不高兴了一次,因为一个两千四的房子,在价格上没有比它更便宜的了,但是那个房子怎么看都不像是一个家的感觉,又脏又乱还没有家具,而且我感觉房东还挺矫情。我就觉得,虽然是租着住,但是也得让自己住得舒服,哪怕是多花几千块钱——住得心情好那可是钱买不到的。
相比于房子的满意,我们对房东的满意可不是一点半点的。本来房租已经让我们了一百块钱,但当说到租房的日期让我们几天时,房东还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我们。更可乐的是,房子里缺一台电视,说好了我们自己去配,结果走到楼下,房东看到路边商店摆了台电视,直接跟商店老板谈,把电视给买下来,直接帮我们送到房子里。很多时候这就是一种缘分,虽然只是租房子,但是这个过程也是双方选择对方的过程。大家对眼缘,怎么都好说。
跟房东谈了谈,他在小区已经住了十五年,对小区和街坊邻居很是不舍。而从中介公司一路走来,隔不多远就打个招呼。看着这种其乐融融的景象,很是羡慕。于是愈发想要在北京有一套自己的房子,租房子住的感觉永远比不上在自己房子里住的感觉温馨自在。而更重要的一点是,租房子永远得不到真正的街坊邻居。那种大家互相照应的默契,是需要时间去培养和发展的。有些厌倦了漂泊的生活。
忍不住想起以前自己家还在桃园小区的时候,那时候邻居间互相串门聊天蹭饭,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。自从初三搬家后,就再也找不到那种感觉。而更往前,在村子里住的时候,那种街坊邻居的关系远比住在市里来得密切。其实在这个过程中,你怎样对待别人,别人就会怎样去回应你。很想去重温旧时的温情,只可惜时光不能重来。那些旧时的街坊邻居,你们一定要过得顺心幸福。
以后咱们要是搬进去新房子了,把咱们那一层的三户人关系弄好咯,做了好吃的给他们送过去。慢慢的就会很好了。
一般在那边买房子的大部分应该是年青人。
好,是以年轻人为主的。